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徐倩)7月16日至17日,第一屆中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大會在北京召開。
大會以“凝聚發展共識 共促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為主題,推進各院校及研究院所之間交流合作,助推公共衛生科研、教育和實踐,為促進群醫學及公共衛生的發展和實踐、助力健康中國戰略貢獻力量。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院士在主旨報告中系統闡釋了群醫學的七大意義:一是體現了從以個體為重點到以群體為重點的醫學觀念轉化;二是改變了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術結構,對厘清醫學學理、變革現代醫學體系、重塑醫學格局具有重要意義;三是促進了人才培養變革,即由過去培養“臨床醫生”轉變為培養“醫生”;四是促進醫學教育變革,從專業設置、體制學制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形成新的導引和頂層設計;五是明晰了群醫學、公共衛生、公眾健康等醫學衛生健康的概念、屬性及邏輯關系;六是促進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講求衛生效益,倡導健康公平;七是促進大醫學、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與行動。他認為,群醫學是中國思想體系在國際上成其先進的一個可能機會,它會轉變我們的思想觀念并優化我們的醫學教育體系和衛生體系。
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執行院長楊維中指出,3年來,學院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一是加強和完善了多學科師資隊伍方面,引進特聘教授7人、準長聘系列教職工15人;授課教師來自72家單位、62個專業,其中包括兩院院士10人、學部委員14人。二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生源由醫學專業為主向多學科轉變。三是開設“群醫學+”特色的公共衛生課程體系,總計4大門類45門,面向全校和群醫學研究聯盟單位開放。四是推進“群醫學+”多學科交叉科研創新,科研經費連續3年大幅度增長。五是與國內外頂尖院校,如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開展合作,深度參與全球健康事務。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multinetb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