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時期。由于生理、心理水平的快速提升,青少年的主觀意識顯著增強,時常會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產生沖突,尤其是和自己的父母。父母應該高度重視與青春期子女的溝通,否則,可能因溝通、教育不當導致其產生叛逆行為。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的叛逆行為時常發生。為了幫助青少年順利度過叛逆期,學校應該積極與家庭進行合作,助力家長做好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高一(8)班同學朗誦原創詩歌《少年行》。通訊員 李嘉妮 攝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產生是青少年心理走向成熟的一種標志。理性、正確面對青少年叛逆問題的出現,對其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青少年叛逆行為的產生一方面與其在這一時期的心理變化、心理成熟有關,另一方面更與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有關。當父母教育存在以下問題時,子女的叛逆行為就會很容易發生。其一,父母對子女情感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疏離。父母缺少對子女生活上的陪伴,或者只是一味地從物質角度滿足子女的需求,而缺少對子女情感的關注。其二,子女在學校、社會結識了行為不良的同學、社會青年,沒有被父母及時發現,從而導致其價值觀念扭曲。其三,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比較專制與強橫,尤其是當子女身上出現問題后采取了強制性的、命令性的令其難以接受的方式。為了預防與正確應對青春期階段青少年的叛逆行為,需要家長不斷反思自身在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問題,找到青少年叛逆行為產生的根源,并對教育方式作出積極調整。缺乏對叛逆期知識的了解和難以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家長在這一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需要積極發揮學校的作用與力量,助力家長解決好叛逆期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預防青少年出現叛逆行為,應該從小學階段做起。自小學三年級以后,學校就應該面向家長以“如何預防與規避青少年叛逆行為產生”這一知識內容開展專題講座。在初高中階段除了開展主題知識講座以外,還應針對已經出現叛逆行為的青少年的家長提供專門的咨詢與指導。為此,在初高中階段學校應設立家庭教育咨詢站,定期接受家長對叛逆期青少年教育問題的咨詢。
除以上舉措外,學校還應積極創設有利于親子之間產生共情以及平等、愉快交流的空間場所與活動。為家長提供咨詢與指導,能夠改變家長的觀念,但無法改變青少年的行為。為此,學校需創設恰當的情境改變青少年的固有認知與行為模式。只有父母、子女之間能夠產生共情,能夠理性地、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與交流,才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具體舉措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建立親子溝通室。將父母與子女在家庭溝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不能解決的問題,轉置到學校對話室的情境中進行溝通,必要時可以請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科教師、心理輔導教師介入進來。第二,針對青少年的叛逆行為開展心理與行為拓展訓練活動。恰當的野外拓展訓練活動有利于親子之間產生新的心理體驗,打破固有的認知與行為方式,從而促進青少年叛逆期教育問題的解決。
蘇君陽,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學部教育管理學院院長、教育督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原理、教育政策與法規、高等教育管理等。(文/蘇君陽)
《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6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multinetb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