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數字化戰略具有外在和內在價值內涵。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內涵突破急需數字化轉型做大做強,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外在風險應對機制賦予數字化戰略發展契機,通過國家、省級、各個職業學院宏觀、中觀及微觀層面實施數字化實踐路徑,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具有良好前景,能夠重塑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新生態,極大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治理水平,徹底解構職業教育國際化傳統課程教學。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路徑
2012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1];2016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網絡教育”;2018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3];《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被列為重點任務[4];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5];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黨代會報告。近10多年來,國家關于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及升級行動,極大加快了職業教育的現代化進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全面響應此行動,從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國際化課程建設、國際化師資建設等各方面開始思考和探索實踐數字化轉型路徑。
與Air University of Pakistan進行無人機應用技術線上培訓
一、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數字化戰略的價值內涵
(一)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內涵突破依賴數字化轉型做大做強
職業教育要“走出去”,要達到現代化水平并具備一定的國際影響力,絕不是一句口號,要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各職業院校加強國際化發展內涵建設、國際化發展的政策及機制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專業群及國際化課程體系內涵建設之國際標準對接建設、國際化服務能力建設等,在互聯網+及信息化背景下,解構傳統職業教育生態,建立實現現代化的創新環境,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內涵建設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來化解問題,做大做強,這是實現職業教育“彎道超車”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職業教育快速提升世界影響力的主要途徑。
(二)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外在風險應對機制賦予數字化戰略發展契機
近幾年的國際形勢在客觀上推動了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數字化建設,各職業院校利用數字化手段作為外在風險應對機制,一一破解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各種風險的困擾,全力推進非常規狀態下國際化發展在線教育常態化建設。霸權主義、地區沖突、全球流行性疾病等造成了國與國之間人員流動嚴重受阻、普通民眾國際交往意愿不強等問題,導致國際間職業教育合作尤其是中國職業教育輸出受到一定的沖擊,國際化辦學規模減小,很多國際合作交流、境外辦學項目因此停滯。為了應對上述困境,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借助在線教育與遠程教育,通過在線注冊、直播授課、觀看在線課程、在線考試、遠程輔導答疑、云講座、云會議等數字化方式,來解決特殊情況下國際化辦學所面臨的問題。
二、 教育數字化戰略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實施路徑
(一)國家層面引領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數字化改造及升級
第一,國家層面需要“以政策引領數字改革”“以項目督促數字化升級”。相關部門既需要出臺與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配套的政策進行方向引導,同時也需要設置國際化發展相關數字化項目引領數字化改造升級。要繼續以建設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專業資源庫為抓手,在職業教育板塊中專門設置國際化板塊,諸如“‘一帶一路’新成就”“職教故事海外行”“職教品牌工匠心”等類似專題學習及專區學習,向全球在線展示中國職教成就、中國職教故事,通過數字化手段繼續加大“魯班工坊”“絲路課堂”等中國職教品牌的海外宣傳,形成中國職教影響力。同時,加強與國外政府、國外平臺、國外職業院校開展在線教學交流合作,為世界職業教育在線教育貢獻中國方案、提供中國技術、分享中國經驗。
第二,國家層面需要“以賽促改”“以獎促改”,加大數字特色融合國際化特色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國家在線精品課程、全國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獎項評選方面的傾斜力度,并加強在線宣傳推廣。信息化手段已經成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必不可少的評比指標,有必要加大對專業及課程群的國際化特色與雙語特色的立項支持力度;在全國在線精品課程立項評選時,鼓勵配套在線課程以國際化及雙語為特色;同時在全國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方面,擴大專業群及課程群的國際化發展成果獲獎比例。
(二)省級層面推動各類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數字化轉型項目
各省級相關部門一方面需要積極響應落實國家國際化發展的數字化升級政策,依托各種數字化平臺如“大國長技”試點項目、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省級在線精品課程等項目的國際化板塊,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模式、教學方式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數字化轉型,通過設置國際化項目,融入數字化評估指標,引導各職業院校申報,并監督其實施工作。在項目的貫徹與實施中,創立國際化師資、國際化人才、國際化企業三方聯動的數字化平臺,推動全省的國際化課程建設、國際化虛擬仿真實訓室建設、數字化國際雙語教材建設等工作。
(三)學校層面開展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數字化項目內涵建設
1.做好國際化發展數字化路徑的頂層設計
第一,從學校層面,完成國際化發展配套政策制定、國際化發展目標設計、實踐路徑的頂層設計、部門及資金協調工作,制作國際化相關網頁,進行外事宣傳、外事新聞報道、國際化發展成果推廣,并聯手國際化企業開通數字化國際化教學平臺工作,開發虛擬仿真軟件,融合真實與虛擬的國際化場景,拓寬海外實習渠道,為國際化人才提供盡可能豐富的實習及國際化就業平臺和機會。
第二,增強國際師資數字化建設能力。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信息化培訓,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國際化師資建設在線課程建設、微課制作、立體化資源的信息處理等能力,推動信息化教師融入國際化創新團隊,使其成為“專業+英語+企業+行業+信息+思政”的國際化團隊,使國際化團隊在實施職業教育國際化項目時能夠游刃有余處理數字化相關問題。
2.督促二級學院國際化特色專業及課程群實施數字化改造計劃
第一,制定國際化的專業及課程數字化融入方式具體計劃。專業二級學院制定特色專業的國際化發展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及具體實施計劃,并全程詳列不同階段的數字化改造和提升的具體融入方式。
第二,大力實施信息化的國際化線下課堂。通過把信息化指標融入教師職業能力大賽、學期教學考評、在線精品課程建設等,全面督促教師把信息化手段融入國際化課程線下課堂的各個環節。課前,考查教師是否結合線上課程,完成雙語詞匯、課程引入、思政融入等;課中,結合國際化線上課程的教學資源,考查是否實現教師與學生教育新生態,運用線上線下翻轉模式,結合PPT、英文微課、英文視頻進行信息化教學,在教室大屏、電子白板、投影儀、平板電腦、手機中自由切換,在在線慕課、微信互動中忙翻轉,教師備課、教師講課、作業推送、教師答疑、教學評價與學生預習、自主學習、學生質疑、課后作業等教與學雙線并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授課模式,并通過學生線上反饋,以學定教,實時更新教學內容;課后,考查教學評價是否“有數可查”“有據可依”,基于觀看視頻情況、線上答題情況、線上單元測試情況、線上期末考試情況、線上考勤等形成性評價數據,使終結性考核成績更加合理、更加公平。
第三,依托各種信息化平臺開設國際化在線課程。立足數字化時代,依托中國大學慕課、中國智慧職教等數字化平臺,大力開發特色專業國際化課程,加快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通過設置國際化課程素質、能力、知識三維目標,國際化課程概述,國際化課程學習導圖,“專業+英語+企業+行業+信息+思政”的國際化師資介紹,通過一定的邏輯設置合理的課程學習大綱,并上傳英文微課、雙語PPT、英文視頻、線上語言實踐、線上課外語伴等學習子欄目,布置線上作業及線上測試題,做到“時時學”“堂堂測”,形成全新的線上學習資源庫,解決線下課堂不能“隨時學”“重復學”“人人學”的問題,有效結合“MOOC(大規模在線課程)+SPOCs(小規模定制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合一些直播賬號、微信公眾號,將國際化課程講義、筆記、視頻鏈接等補充資源推送給學生進行智化學習,有效突破傳統教學存在的空間、時間、人數限制。
第四,大力開發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特色數字資源。首先,基于“走出去”特色專業,開發“出版社資源+線上課程+微信公眾號”一體化的國際化雙語數字化教材,實現打破時空的跨國家、跨地區的教學模式,滿足國際化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在國際化雙語數字化教材建設中,對微課、音頻、圖片、題庫等眾多資源有序歸類,定期更新。其次,開發數字仿真和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在教室里能夠感受國外的工作場景、真實的工作流程、具體的工作任務,并能夠全程模擬工作過程中的口語、寫作交際,完成實踐操作,提前演練國際化人才未來工作中的語言問題。再次,大力加強特色資源開發,制作詞匯專講、難句剖析、專業知識點、中國工匠、中國勞模等系列微課,從專業、語言及文化三個維度,從知識、能力及素養三個目標以全面性、整體性制作系列特色資源。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飛機發動機維修虛擬仿真實訓中心
三、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前景展望
(一)重塑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新生態
數字化不僅僅是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疫情等風控機制的重要解決方案,更是解構傳統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模式、建立職教國際化發展新生態的最有效手段。通過體系化建設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數字化平臺、服務平臺、服務網絡等,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對有國際化發展需求的學院進行信息匹配,實現全球范圍內職教資源的相互借鑒、職業教育共同成長;實現職業院校與國際化企業的培訓需求對接,完成校企聯合培養、科學定制培養;實現企業需求實時同步用工需求,實現技術技能人才的國際化就業與國際化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輕松提高學校教培方、國際化就業學生、國際化企業的匹配效率。數字化是能夠雙向反饋、提出智化解決方案的信息化,數字化運用于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能夠解決國際化發展傳統模式不能解決的問題,直面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傳統模式難成規模、質量不高、國際服務力不強、多方聯動難等痛點,使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呈現新生態。
(二)極大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治理水平
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管理具備多層多級多維性,涉及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教育部和各省級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縱向管理,也涉及職業院校內部學校黨政部門、人事部門、教學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宣傳部門等多個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對話,手續嚴謹、復雜、繁瑣,相關事務辦理周期較長且效率不高。數字化手段能夠在短期內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極大提升國際化合作的外部管理及內部治理水平,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使得國際間的溝通輕松融洽、合作愉快。一體化的數字管理與服務平臺,使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管理全過程,提高各級部門決策速度及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在學院內部,數字化賦能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工作,建立基于常態化數據分析的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機制,有利于提高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
(三)徹底解構職業教育國際化傳統課程教學
職業教育國際化課程數字化教學不是簡單地從線下教學轉移到線上教學,而是解構傳統發展模式,結合線上線下優勢達到最優效果的組合方式。數字化戰略下職業教育國際化課程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全面數字化轉型及提升。在課程內容上,緊跟全球最新動態,與時俱進,解構傳統教學內容,全面開發國際化專業及課程的數字化資源,加大虛擬仿真資源開發,解決國際化課程跨國家、跨地域、跨文化、跨語言而導致的內容失真等問題;與國際化企業進行聯合培養,通過數字化手段,在專業教學資源庫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直播課堂等課程教學中連線國際化導師現身說法;借助數字化平臺,從教學目標設定、教學流程管控、教學成果評價、教學手段及方式設定等方面全程構建以國際化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云課程+智能技術+虛擬現實”等方式,滿足學校國際化課程學生及有國際化需求的社會學習者的個性化需要,使學校國際化課程學習拓展為大規模個性化學習;通過實時分析數字平臺的學習數據,及時反饋國際化課程學生學習的薄弱點,針對學情隨時調整學習重難點,使國際化課程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學習評價中,結合國際化課程學生的課堂答題、視頻觀看、學習反思、學習總結、單元考試等數據,根據設定的比例進行綜合評價,并把學習情況及評價建議反饋給學生,使學習評價趨于公正、客觀。
數字賦能是破解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各種突發問題的有力手段,是新時代背景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大勢所趨,是職業教育適用性增強的有力表現,是推動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的有效路徑。數字化的本質是解構傳統,以創新重構職業教育新生態。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構建實施國際化發展的數字化路徑,系統、整體、協調地推進數字化改造和升級,能夠加速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進程,加快形成中國職教品牌國際影響力。(作者 趙迎春系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國際化背景下高職專業教師‘雙語雙能、雙核驅動’培養路徑研究與實踐”[ZJGB2021284]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2012-03-1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2016-06-22)[2020-06-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EB/OL].(2018-04-25)[2018-04-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4]教育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EB/OL].[2022-02-08]. https://mp.weixin.qq.com/s/D9f5il132MptWcICwXFOGw.
[5]教育部. 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EB/OL].[2022-01-18]. https://web.ict.edu.cn/news/jrgz/jydt/n20220118_79715.shtml.
來源:《神州學人》(2023年第6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multinetb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